经济复苏关房地产什么事普通人都该懂的道理
前不久,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在一次财富论坛上表示,建议国人拿出手头存款的1/3、差不多总共5万亿去买房,经济就能迅速恢复的言论。
有人觉得很对,也有相当多网友称“专家的话要反着听”。
那么,这句话对吗?经济复苏关房地产什么事呢?该出手买房了吗?
以下几个维度,论述从行业发展到变迁的底层逻辑,方便大家对房地产有更清醒的认知。
1、让人又爱又恨的房地产
熟悉房地产、了解房、地、产三者逻辑的人也许知道,房地产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功勋卓著的。尤其土地市场的商品化是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它解决了过往公共服务投入低、基础设施建设入不敷出、城市发展缺乏资金的囧境。说简单点,土地市场商品化之后,地方依靠卖地获得财政收入,并用以城市公共发展。而房价与地价的正相关,又驱动着房地产商不断买地、卖房,而买房客户也从中获得土地增值带来的房屋溢价。地、房、产三者始终保持正向关联,亦带动各行各业的亦步亦趋,整个经济繁荣向上。
厦大教授赵燕菁在《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一书中就谈到了房地产,他表示从房地产商品化、市场化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多的低位迅速来到如今的64.7%,最大功臣之一即土地财政。
但为什么房地产在过去两年变成了人人唾弃、遭人恨的模样呢?原因也很简单,房、地、产三个环节都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房”这一端,产能过剩、户均房产拥有率达1.7套、空置率高企,炒房现象盛行,无房人买房难度越来越高;“地”这一端,失去良性市场循环机制,越涨越高;“产”这一端则表现在购房人身上,早买房的与晚买房的、没买房的与买房的之间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
并且房产行业体量过于庞大之后,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挤压到了其他行业。
2、房地产本质从来不是“洪水猛兽”
如果一个国家的土地都不值钱了,如果一个庇护万千家庭的房子都不值钱了,那这个国家的经济怎么可能会好呢?
上段提到,房、地、产三者只要保持正向但不激进的正相关,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收益。谁不希望多一些学校、医院、公园、道路呢?谁不希望自己的房子不掉价、乐享其中呢?
类似年的局面,国人宁可把15万亿存进银行,也不愿意买房(虽然有口罩因素)。房产投资规模小了、成交量缩了、房产价值也缩水了,消费者也变得缩手缩脚了。这样的景象,如果持续下去,各地拿什么继续公共服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呢?
说夸张一点,不进就是退呀。有多少国家,南非、马来西亚、阿根廷等等,曾经辉煌过,但又退回去了。
我们习惯了前进、发展,却从来不关心我们是依靠什么发展、前进的?只知道房价一涨,就说房地产是“洪水猛兽”?但实际上,房地产和土地,就是过去数十年赖以发展的支柱呀。
所以,房地产从来是功勋卓著的,只是众多贪婪的心,把行业弄成了乌烟瘴气的样子。
3、吃一堑就得长一智
从最早年末喊出房住不炒,到年8月出台卡房企脖子的“三道红线”,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亢奋过头”的房地产是一直在踩刹车、甚至不惜“牺牲一批不听劝的房企”。只不过,口罩这只突然而至的黑天鹅打扰了原本计划。即便如此,高层在冷落房地产十多个月之后,方对房地产开展供给端的救市。而且“三道红线”政策至今没有取消,房住不炒依然高悬。
所以,高层的态度很明确:经济需要房地产,房地产也依然是支柱,但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上。行业和购房者都需要吃一堑长一智。
四、房地产接下来大概率会怎么走?
很多行业从业者在“饿”之一年多之后,对接踵而至的利好开始兴奋不已,认为下一个牛市即将到来。
但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不懂的再把上一段读一遍,说好的吃一堑长一智呢?
那房地产接下来大概率会怎么走呢?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近期表示,改善房地产消费观念的核心在于“降低城市土地出售价格”,以此降低开发成本,并带来房价的下降。
仔细想想其实不难理解,在明确房地产作为消费品这一全新的认知基础之后,想要促进消费品的销量,可不就是适当降价吗?
当然,这个降价是相对过去的高价而言的。上文提到,房、地、产应该是保持在一个合理但不激进的正相关,才是合理、可持续的。
所以,拿出5万亿去买房就能快速拉升经济这句话对吗?对,但也不对。更合理的应该是,有能力的、有需要的逐步开始恢复买房,市场稳步回暖,但不激进、不鸡血、不叫嚣,让房地产回归到那个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去。你们认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