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马凯硕用一本书解答中美关系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新加坡资深学者型外交官、有“李光耀智囊”之称的马凯硕(KishoreMahbubani),现在仍清楚地记得年3月他在纽约曼哈顿同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共进午餐的情形。
“我们愉快地交流了两个多小时。坦白地说,他并没有明确地指出美国缺乏应对中国的长期战略,但他在午餐会谈上传达了这个信息。”马凯硕认为,正是基辛格让他意识到,不愿成为“第二”是美国对中国发起地缘政治竞争的主要原因;但相比于曾经的对苏冷战,美国在尚未制定出一个全面的全球战略的情况下,便与中国展开了“较量”。他说:“这可谓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
马凯硕将这个观点写进了《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一书,该书中文版今年9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中美关系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国际上关于中美关系的争论多呈两极分化趋势……中美双方远隔重洋相互审视,对彼此的理解皆有偏差……也许无人能比马凯硕更适合弥合这一鸿沟。”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为该书中文版撰写的推荐序言中写道,“丰富的经验与杰出的职业生涯,帮助他形成了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全球事务。”
73岁的马凯硕,现在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是亚洲杰出的公共政策学者。他出生于新加坡的一个印度裔贫民家庭,早期生活在华人与马来西亚人的冲突语境之中。他曾担任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15年,年至年间在新加坡外交部工作,亦曾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和美国任职,两次担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年到年间代表新加坡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
鉴于新加坡与中美两国都有深厚关联,马凯硕本人与北京和华盛顿的资深内部人士均保持着长期联系。因此,在《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一书中,马凯硕试图以中立的第三方观察者,或者说“局外人”的视角,来理解和调节中美关系。他直面中美双方的沟通不畅,评估改革开放后中国飞速发展的40年,“9·11”事件后已“今时不同往日”的美国的20年,希望将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引向理性和建设性方向。
从中外学界、政界人士对此书的读后感来看,马凯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初衷,为尝试解答中美关系这一“世纪之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认为,马凯硕的这本新著,凝聚了他几十年来对世界政治的洞见,既有纵向的梳理,也有横向的剖析;既有参与者的热忱,也有观察者的冷静。他对中美两国战略家的忠告被倾听越多,两国陷入战略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曾长期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和奥巴马中国问题高级顾问的戴维·兰普顿则直言:“美国人应该听取马凯硕的逆耳忠言——哪怕这可能不受欢迎。”
在《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的第一章,马凯硕开门见山地提到,他从长期外交工作中得出了一个战略性的经验和“教诲”,即:提出正确的问题是制定任何长期战略的第一步。他集中笔墨从“第三方”视角提出了中美关系中的“十个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