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市职院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
“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更新办学观念和拓宽国际视野。有效利用国(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2月20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年春季学期教职工系列培训,校长助理王婷以“扎实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开拓国际化办学”为题,为全体教职工开展专题培训。会上,王婷围绕学校发展现状及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从教师培训、科研合作、师生访学、学生交换、学历提升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情况,并就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深入解读。年3月,贵州城市职院成立国际交流部,构建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新机制,着力构建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国(境)外教育交流合作体系,不断提升国(境)外教育合作交流的规模和质量。目前,学校与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1所国(境)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师培训、科研合作、师生访学、学生交换、学历提升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培训现场目前,贵州城市职院已有两批共6名教师前往泰国攻读硕士研究生,1名学生在马来西亚城市大学交流学习,均已学成归国。年,首次组织1名管理干部前往韩国湖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学校邀请了泰国博仁大学、韩国牧原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等国外院校到校访问。此外,学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会议,多次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年1月13日,贵州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学校具备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学年与—学年成功招收来自刚果(金)的11名留学生,就读汉语预科专业,来校留学生实现了零的突破。年学校组织名教师参加由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组织的“德国职教4.0-教师发展与能力提升计划”在线师资培训,充分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全面助力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开阔教师队伍国际视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模式和经验,以及东盟成员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都值得学习借鉴。今年恰逢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十六周年,学院将利用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这张名片,积极推动学校在职业教育与东盟相关成员国的交流合作,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王婷说。贵州城市职院校长助理王婷在发言具体情况如下,在专业建设上: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学校+企业)、就业导向(专业设置+职业岗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标准)、培养方法(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就业水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5个方面的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围绕“双师型”和“双师”人才引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导向,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构建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上: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双证书”、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和“双创”竞赛、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性与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循序渐进地实现从简单—复杂、单项—综合、实训—生产、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熟练—精湛、学生—员工,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上:与东盟及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开展师生交流、国际化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培训、校际合作办学、联合科研与教学研究、产教融合和产研融合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潘晓飞编辑李政林二审石云华三审岳振
上一篇文章: 背景提升增彩,袁老师新增马来西亚城市大学 下一篇文章: 吴信宝副主席率上海市政协代表团访问斯里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