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牛死亡,人类离

当地时间11月23日,马来西亚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牛伊曼(Iman)因癌病逝,这意味该物种在马来西亚灭绝。

苏门答腊犀牛简称苏门犀,是现存最小的犀牛,曾经广布于亚洲诸多国家,也曾在我国华南地区生存,于年在我国灭绝。据估计,目前全球苏门犀仅剩不到80头,大部分生活在苏门答腊岛的野外,是最濒危物种之一。保护组织称,苏门犀与世隔绝,很少繁殖,可能在几十年内灭绝。

在近5.5亿年历史中,地球已经历过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每次都会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生物短时间内从地球上集群性消失。而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植物生存环境破坏、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以及污染和气候变化,物种正以比过去快千倍的速度灭绝,专家们预言称,人类正在迎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对于一些百年前灭绝的大型动物如恐鸟、象鸟等灭绝的原因,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环境的变化毁灭了它们,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的活动杀死了它们。今天,借由苏门犀的死亡,库叔分享一篇分析文章,看看人类在其中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译者

叶盛

编辑

谢芳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大灭绝时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年4月出版,标题为《犀牛做超声——苏门答腊犀(Dicerorhinussumatrensis)》,原文有删减,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捕获繁育计划

在犀牛现存的五个物种当中,苏门答腊犀是最小的一种,但也可以说是最老的一种。双角犀属(Dicerorhinus)起源于约万年前,这意味着苏门答腊犀的种系一直追溯到中新世都没有什么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苏门答腊犀是与披毛犀亲缘关系最接近的现存物种。披毛犀在最后一次冰川期时生活在从苏格兰岛直到韩国的广大区域。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E·O·威尔逊形容苏门答腊犀是一种“活化石”。

苏门答腊犀有两只角,一只大的位于口鼻部的尖端,一只小的位于其后。它们还长着尖尖的上唇,供攫取树叶和树枝之用。苏门答腊犀是一种害羞的独居生物,在野外总是寻找茂密的低矮灌木丛。

(图为犀牛的五个物种图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