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这些套路要提防陕西法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一直以来,电信诈骗事件层出不穷。

最近,又有一位马来西亚华裔青年摊上事儿了!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一名19岁的马来西亚华裔青年遭遇电信诈骗,升学计划和未来生活都受到影响。

报道称,该青年被骗走林吉特,该笔款项中,2万林吉特是诈骗集团在取得事主的线上银行资料后转账盗走,另外林吉特则是事主通过银行出纳机,分两次转账给诈骗集团。

同时,诈骗集团还企图诱骗事主向亲朋好友借钱,所幸事主致电父亲后,后者发现不妥,阻止事主继续汇款,事主随后在舅舅陪同下报警查办。

报道称,事主遭骗走的款项是亡母生前售卖生鸡存下的公积金,打算用于自己前往吉隆坡大专学府升学。如今钱没了,其升学计划和未来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对于诈骗集团如何取得事主“信任”,报道中并未提及。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年来,海外电信诈骗花样百出,困扰着华侨华人的工作和生活。

小侨总结了电信诈骗的一些“常见套路”,供大家参考避坑。

套路一: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

身居海外,侨胞的护照、签证等问题常与使领馆业务密切相关。很多诈骗团伙瞅准这一点,对侨胞诈骗。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截图。

对于此类,不法分子使用的诈骗手段基本类似:

他们往往自称是使领馆官员,谎称受害人护照或居留卡到期、信用卡被盗刷或涉及国际刑事案件、遭刑警组织调查等,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或缴纳罚款等。而往往在一些案件中,诈骗者采用技术手段将电话号码直接伪装成中国驻外使领馆电话号码,让人防不胜防。

套路二:冒充警察

冒充警察也是诈骗团伙的常用套路之一。有相关人士反映,曾经收到过自称是警察的电话,称其曾使用假信用卡进行交易,还详细介绍了目前的调查进度,并发给他调查现场的照片。受害者一头雾水,信以为真,先后多次给这名“警察”汇去“罚款”;还有“警察”称受害者护照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需要赶紧销案,令受害者上当。

套路三:网上恋情

因为现实中社交圈的局限性,很多人选择网络交友。但若交友不慎,是要付出代价的。此前有不少报道,因为当事人陷入网恋,或掉进对方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或因出于帮助对方意愿而“自愿”转账等,损失惨重。

套路四:虚拟绑架

多年来,针对中国留学生实施的“虚拟绑架”电信诈骗案频发,不法分子对在国外的留学生和在国内的家长两头进行行骗。

这种作案手法,一般是犯罪分子一边威胁恐吓留学生不允许和国内家人联系,一边又欺骗其国内亲人,让他们误以为身处海外的孩子被人绑架。假冒使馆工作人员的诈骗分子,会以受害人国内家人涉案为由,诱骗留学生提供本人和国内亲属信息,并与外界断绝联系,以达到国内亲属短时间内无法与当事人联系核实的目的,从而诱骗国内亲属给诈骗分子转账。

套路五:幸运中奖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若有,那得三思了!比如幸运中奖这种事儿。尤其是遇到索要银行账户信息的情况,一定小心!

马来西亚华人林先生就曾有这种经历。开始他将信将疑,但对方保证自己绝不是骗子,还问他要了银行卡号。林先生将银行卡号给了对方,随后便收到一组验证码,对方问他要验证码,他也没有怀疑,将验证码给了对方。

林先生转念一想觉得不对,立即上网查银行户头,却发现户头里的钱少了林吉特。他立即致电银行,要求暂停线上转账服务。

套路六:链接缴费

短信或邮箱收到不明链接?慎重!

此前,西班牙国家警察发出警告,提醒广大用户注意以Bankia银行和Correos邮政公司的名义发送邮件或短信的新型网络诈骗,防止个人信息和银行数据被盗。

犯罪分子通常会冒充Correos邮政公司,向用户邮箱发送一封邮件,称用户的包裹需要支付海关费用,短信或邮件底部附加的链接即可支付。

通过链接,用户会进入一个Correo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